• 1
  • 2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友天地>校友心语>详细内容

校友心语

初心依旧思吾校 万里归来仍少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7 15:47:52 浏览次数: 【字体:

达剑森(1998届初三1班、2001届高三5班校友)

天气渐暖,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近了。母校百年校庆的消息,让我的思绪回到了 1998 年和2001年的夏天,回到了在母校度过的那些令人无比怀念的日子。

当年的岁月有一种穿越的神奇魔力,让我重温一位位老师给予我无比期待的希望,一位位伙伴给予我无穷支持的力量,一位位同学给予我无限信任的温暖。

这股温暖,流淌在班主任让我演讲时同学们所报以的掌声中,涌动在语文老师让我动情朗读的“自传”作文里,飘荡在毕业分别时“朋友一生一起走”的歌声中,弥漫于一中这个充满善意、充满鼓励、充满信任的校园里……而这股力量,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退,反而随着时间的流淌而增强。

当我步入新的工作环境,当我面临新的工作任务,当我面对新的人生跨越……我的耳边始终有个声音提醒我——“你是一中人!”。高中时,有幸经历了母校80校庆;而今,母校百年华诞,记下心中对当年母校老师的点滴感动,以感谢母校的培养之恩。

三年又三年,六载美好时光,仿佛就在眼前,梦中常与同学、老师相聚,当年毕业送别的一幕幕在记忆里华彩上演又徐徐落幕。翻过毕业留言簿,一页又一页真挚而又热切、激动又饱含不舍的留言,我仍然能清晰地辨别出同学的笔迹,甚至能再现他们写下这段话时的神情。我的思绪停驻于其中一页,那一段段隽永跳跃的文字,仿佛时光刹那间流转,我又身处于那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场景,那一次次欢呼雀跃,那一次次相拥而泣……

翻出一本本泛黄的作文本,摩挲着封面“南通市一中”几个大字,记忆的潮水又将我带回到20年前的青春年少(感谢当年的自己,若非文字的记录,岁月的回忆不会如此清晰)。薛海兵老师语文课上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初二时的我,面对家庭和学习的双重困境,只是一个沉默寡言学生。课程尾声,薛老师有意让我尝试总结:“请你讲一讲这堂课的要点。”而我当时却是脑子一片空白,一边不知所措地翻着课本,一边焦急窘迫地看着老师,期待薛老师的“救援”。薛老师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我,微笑着等待我的回答。但我的脸憋得越来越红,任凭同桌轻声重复问题,提醒我看笔记,我却如同喉咙里塞了棉絮,张着嘴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后还是下课铃替我“解了围”,薛老师依旧微笑着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坐了下去。第二天,作文本发了下来,薛老师的红色墨迹这样写道:“回答问题前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上课要集中注意力;二是战胜内心的胆怯。对照看看,你在哪方面需要努力?……生活是残酷的,严峻的,我相信你能走出昨天,战胜自己。”薛老师的批语总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他并不简单的评价作文本身,而是用一种启发式的语言与我们平等的交流,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充满期待的爱。

如果说薛老师指引我战胜自己,走出了内心的阴霾,那么高中的语文老师——吉晓梅老师就点燃了我对语文学习的激情。每堂语文课前,吉老师总会在黑板上抄一首古诗词(尤其以杜甫的诗居多)。而今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眼前又浮现出当年吉老师生动的讲解。高中时,我最爱上吉老师的作文课,她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去讲评每个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篇看似平庸的作文,她也会抽丝剥茧出一段话,乃至一个句子,点出其中的感动和共鸣。在我的一篇介绍卧室的习作后,吉老师这样批语:我想,李乐薇也不仅仅拥有山上小屋,还有小树、白云、蓝天。本质上,这些东西的所有权并不归她,但她认为是自己的。世间的美,有很多种,绝对的美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真实的。因为世间的“完美”没有唯一标准。所以,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只要是真实的美,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善美”,便可称为“完美”,很高兴你找到了自己的“真善美”,祝愿你一生拥有。

以上两位老师是我一中求学时光中,执教时间较长的两位语文老师。语文为百科之母,而我有幸在一中遇到了数位善解人意的语文老师,在课堂和课后,老师那诗意的眼神和隽永的文字间充满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指引着我们用发现美的心灵去探索这个世界,去寻找生活的美丽。

班主任,兼顾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我在一中经历了三任班主任,分别是:周立新老师、陆莉老师和胡敏荣老师。我觉得一中班主任的最大特点是不但会锦上添花,更注重雪中送炭;既注重有教无类,又兼顾因材施教。比如周立新老师,在学习上,他对我们要求严格,在生活上,他对我们无微不至。而在业余时间,他组织我们登狼山看日出,带领我们滑旱冰做游戏,非常注重打造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学生心中,或许老师课上的讲授内容已日渐模糊;在老师心中,当年顽皮的孩童已经长大。学生心中不变的,是老师的风采和春风化雨的教诲。老师心中不变的,是对学生的希望和祝愿。期待校庆重逢的那一刻,再次唤起我们彼此心间的感动。

从一中毕业已有十八个年头,求学、求职、成家,回通的机会越来越少,每次从母校经过,感慨母校焕发青春的变化,心中充满眷恋。一年年翻页而过,青春这场电影,曲终而人未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一中走出的一位位校友,他们走过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当母校百年华诞时,大家又会从各地回到一中,回到最初的清朗和朴素。有些事情是无可取代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会明白;有些道理,总要等我们成长到某一个程度,才会懂得;这种成长,并非是当下可以体会理解,需要在生命中累积经验与智慧结晶,或许这就是人生。母校百年华诞,我们相聚一中,不问过往,初心依旧,时光不老,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简介】

达剑森,兽医博士、高级兽医。就职于扬州市邗江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他被省动物疫控制中心评为“江苏省优秀动物防疫员”,2015年被邗江区委、区政府评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类优秀基层干部”,同年他获还获得了江苏省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大赛一等奖。此外,他多次代表扬州市参加省兽医实验室监测技能竞赛决赛,获得省级三等奖两次、市级一等奖1次、市级二等奖两次。他连续六年参加省农委组织的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活动各项结果全部100%准确。工作以来,达剑森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所主持实施的项目《全酵母细胞传感器快速检测家畜尿液中雌激素类药物残留的研究》,每年可为扬州市节约检测费用110万元以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